“后悔药”真的可以让你不后悔吗
转自浙江健康教育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旨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下,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各种App交友软件的兴起,“一夜情”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似乎成为有些人排解寂寞、释放压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对于这种短暂释放“性压力”的方式,很多人都没有考虑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包括健康和安全问题,比如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等。等反应过来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自己可能会因为这次种不理智的行为而感染上艾滋病病毒HIV,从而毁掉自己的一生。
幸运的是,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科技进展使得以抗病毒药物为核心的艾滋病生物医学干预措施得到发展和完善。在高危性行为后,如果发生了艾滋病病毒暴露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阻断治疗,很多人形象地称这些药物为艾滋病的“后悔药”,意思是事前未采取防范措施,事后进行弥补,防止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
什么是“后悔药”
“后悔药”的专业名称为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是指尚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譬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感染状态不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及早(不超过72小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的方法。暴露后预防可有效降低HIV感染风险。越早服药,阻断的成功率就越高。
科学研究显示,暴露后预防能降低80%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首次服药时间距离暴露的时间间隔越长,则阻断的成功率越低,最好在2小时内服药,最晚不能超过72小时,如果超过72小时则不建议使用暴露后预防。需要注意的是,每天规律服药者会比出现漏服者获得更好的阻断效果。但是,使用阻断药后仍可能发生艾滋病病毒阳转,其中主要原因是未能坚持服用阻断药,或者在服药期间持续发生高危行为。
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和乳汁中。所以,凡是有这些体液交换、容易导致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统称为艾滋病高危行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三种。
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性接触传播,男性与男性之间发生的无保护性行为感染风险则更高。而日常生活礼仪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以及同吃同睡等则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因此,大家不要歧视艾滋病感染者,也不要抵触艾滋病感染者,防止他们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
“后悔药”是如何阻断病毒传播的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特异性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复制破坏该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了几乎全部的免疫功能。
以性传播途径为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未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后,艾滋病病毒会侵犯被感染者的黏膜部位,穿过其黏膜屏障,与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蛋白结合,从而侵入T细胞内部,经过一系列活动,在细胞内组装成新的病毒,最后再释放到侵入的T细胞外面,导致宿主细胞被破坏,而释放的病毒又去侵犯新的淋巴细胞。
当发生高危行为以后,艾滋病病毒从侵入人体内到在CD4+T细胞中大量复制的整个过程大约需要72个小时。在这个时间内,病毒还没来得及从初始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中扩散到其他的细胞内。此时,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防止病毒的复制与扩散。服药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第一批CD4+T细胞会死亡,艾滋病病毒就会及时从体内清除,从而不会被感染。
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药物主要用于暴露于高危性行为之后进行阻断。如果你之前没有被确诊过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且在过去 72 小时之内发生了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危行为时,如性交时没有使用安全套或中途出现了安全套破损或脱落,共用针具吸毒,或遭受了性侵犯等情况,就需要及时服用特定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哪些人群需要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
所有与暴露源发生了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感染行为的人均推荐尽早服用特定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暴露源包括明确的或潜在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暴露后预防适用人群包括:男男性行为者、跨性别发生性行为的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阴性性伴、静脉注射吸毒者、其他有高感染风险的异性性行为者以及性侵受害者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要满足以下条件方可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
年龄18周岁及以上,不足18周岁者需监护人同意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阴性
暴露时间不超过72小时
暴露源及行为评估分析提示求询者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较高同意按时服药、保证依从性、按时参加随访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