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

放射科新技术简介

发布时间:2013-03-16作者/来源:

一、  骨密度检查

对于骨质疏松,早期诊断是关键,早期治疗可逆转。通过定期检查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量丢失的数据,并判定各种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疗效,以减少对骨质疏松的盲目认识,可以正确、科学的补钙,减少因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对个人造成的影响和负担。

我院于2012年底引进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 LunarDPX双能X线骨密度仪,该仪器具有全身自动扫描功能,并以其X线管为放射源,用滤过光板将X线分为两种能量,清除肌肉软组织的影响,故其具有测量时间短,精确度高,放射剂量极低,费用较少等优点,是目前WHO承认的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适用范围:骨质疏松诊断及骨折风险预测;成人和儿童骨密度检测及全身肌肉/脂肪成分评估;对双侧髋关节、脊柱等骨科手术,用软件可进行治疗效果检测等。

二、CT血管造影

简称CTA,又叫非创伤性血管造影检查技术,是将CT增强技术与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相结合,通过合理的后处理,清晰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细节,具有无创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以及显示病变和血管关系有重要价值。

CTADSA比较:

DSA需要将导管插入动脉注射对比剂,属于有创检查,且不能发现血管与周边组织情况,而CTA采用静脉注射对比剂,不需要动脉插管,无创伤及并发症少。

临床应用

1.腹部:

1)腹主动脉:CTA适用于腹主动脉的动脉瘤的术前评价,它可以确定动脉瘤的大小以及累及的范围,受累的动脉分支以及受累动脉的狭窄程度。CTA可以做不同角度的投影,故对于观察肾旁及肾动脉瘤的瘤颈以及与周围的复杂关系优于常规血管造影。对于主动脉夹层,可勾画出主动脉分支的受累和假腔对真腔的压迫。

2)肠系膜动脉:CTA在显示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方面已被常规血管造影所证实,还可清楚显示其侧枝旁路血管。

3)肾动脉:CTA能准确检出并显示肾动脉的狭窄部位,且其狭窄分级与常规血管造影基本相符。肾动脉狭窄后的扩张,造影后肾脏大小和密度的异常增加CTA的特异性,这充分说明血管狭窄已大于70%,并已产生有意义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4)血管内金属支架:CTA可很好地显示血管内支架及其移植物。斜(曲)面断层像可从支架长轴作断层,故被认为是评价金属支架内部情况,有无内壁增生和支架变形的很有价值的方法。同常规血管造影相比,CTA能更清晰的显示支架移植物的脱落、移植物周围对比剂的泄露。

2.肺部:

1)肺栓塞:肺循环CTA可直接显示肺血管腔内血栓,表现为完全或部分充盈缺损,铁轨征等。CTA对中央动脉疾病和肺动脉段显示的准确性都优于MRI和常规血管造影。

2)肺动脉瘤:CTA对本病的诊断率颇高,表现为当中央肺动脉强化一致的圆形肺肿块影,它除了能准确定位外,尚能提供许多术前特别是栓塞前十分重要的信息,因为超选择栓塞肺动脉瘤前必须准确显示供血动脉,而三维SSDMIP均有助于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数目、有无血栓形成及栓塞前供血动脉内径的测量,因此CTA是肺动脉瘤术前必不可少的成像方式。

3)先天性肺疾病:CTA在显示先天性肺血管畸形方面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为先天性肺血管畸形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3肝脏:肝脏CTA能明确显示肝肿瘤血管,对肝动脉受侵可提供形态学诊断依据。通常对肝癌和肝血管瘤能予以区分。

4.肾脏:肾动脉主干能经CTA满意显示,但肾实质内细小动脉分支的显示不满意。

5.颅脑

1)颈内动脉:CTA的准确性取决于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钙化斑的补偿,因为在大多数动脉中钙化斑与狭窄密切相关。自动区域增长技术在SSD中用来消除钙化斑以更清晰地显示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在无分解的MIP-CTA中,原始轴位图像的分析对准确判断血管狭窄的级别很有意义。

2)颅内血管:研究表明CTA可用于评价Willis环和椎基动脉系统,用来显示动脉瘤、狭窄和先天异常。对颅内较细小的动脉显示,应用1mm扫描层厚,亚毫米的重建间隔。对闭塞性血管病变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可以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提早到发病后2小时。

目前我们已开展有头颅CTA,颈部CTA,胸部及腹部大血管CTA

Baidu
map